信息时报讯 (记者 黄熙灯 实习生 贾鹏 通讯员 何晓玲) 昨日9时38分,广东云浮(东经112.0,北纬22.9)发生1.9级地震一次。云浮部分地区有感。此次地震在云浮市区东南1~2公里的山区。广东省地震局根据现有资料数据判断,云浮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。
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地震局独家获悉,“十二五”期间,广东省将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网(重点是沿海地区),同时将建设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,力争在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前的10~20秒发出警报,使普通民众可及时疏散和躲避。
粤百年发生十次大地震
“广东也受地震灾害威胁。”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告诉记者,广东地处欧亚板块、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部位附近,东南沿海地震带较活跃地段,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、灾害相对严重的省份。
据介绍,近百年来广东已发生过10次6级以上地震(含2次7级以上地震),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。其中,1918年南澳县7.1级地震,“民众伤亡十之八九,城镇一片废墟。” 1969年阳江6.4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,倒塌房屋几万间。
珠三角将建地震预警系统
“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、中期预报、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。”吕金水说,短临预报是世界科技难题,“在有前震和前兆现象较多并能及时观测或收集到的情况下,才能做出短临预报。”
“中、长期预报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和重视。”吕金水说,日本、新西兰、美国、台湾地区都在做长期预报(20~50年),并向全社会公布,用于指导当地的防震抗震减灾工作。“长期预报能切实起到全民动员,持之以恒的功效和作用,我们应该重视和借鉴。”
吕金水称,广东省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处国内先进水平。据介绍,广东建立了由200多个地震观测台组成的监测台网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重点监视防御区1.5级以上,其他地区2.0级以上,地震速报时间一般在2~5分钟内,居全国首位。
广东省自主研发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,是全国唯一能够自动快速测定全国甚至全球地震,在监测到地震首波到达台站1分钟内初步确定地震参数并自动速报,成为中国地震局指定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。在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汶川8.0、玉树大地震7.1,以及日本9.0级的参数测定和速报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“广东还初步建立了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,对发生在南海的强震作出是否会引发海啸的判断,并向省政府上报和通报省海洋与渔业局。”吕金水透露,“十二五”期间,广东将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网(重点是沿海)。布设约300个地震烈度测报台点,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,提供烈度影响分布图,为应急救援、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决策和科学依据。同时建设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,即在外围发生强震时,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前的10-20秒发出警报,使普通民众可及时疏散和躲避,为高铁、电站、供电、煤气系统等设施进行紧急处置提供预警信息,使政府部门可及时采取应对和救援措施。
粤民房一般可抗7级地震
按照《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》规定,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区域、城市生活小区,应当规划、设置发生地震时用于居民避难的场所,并设立明显标志。广东省21个地级市都在规划、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,全省已建成5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。广州有5个,分别是晓港公园、东风公园、陈家祠广场、番禺南区公园、增城广场。
广州一般工业、民用建筑,是按抗御7级地震的要求来抗震设防的。“如果所有建筑都能按照这个标准建设,施工质量合格,一般的工业、民用建筑可以抗御7级左右的地震。”吕金水说,“但部分村镇、乡村居民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管理还比较薄弱。”
责任编辑:NN026(本文来源:大洋网-信息时报 )